江南体育官网

学科的目标定位(含培养目标)、优势特色、党建情况、学科方向设置、国内外影响、综合改革成效等学科建设情况

作者:来源:江南体育官网发布日期:2020年06月30日 14:01浏览次数: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学科源于1938年成立的国立师范学院理化系,由著名的电化学家吴浩青院士创建;院系调整后留德归国的林兆倧教授领头发展本学科,60年代后留苏归国的林立炟教授领衔有机化学学科进入硕士教育阶段,新世纪后分析化学家姚守拙院士领衔化学一级学科开展博士培养。

本学科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思想品德高尚,在教育、科学、企业、行政和文化等领域勤奋耕耘,不但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也产生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科学家、企业家等。81届毕业生谭蔚泓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有20余人成为国家高级特聘专家、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科学研究领军人才。

学科的目标定位(含培养目标)、优势特色党建情况学科方向设置国内外影响综合改革成效等学科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一、目标定位

长期以来,本学科的发展定位于满足国家发展中对高素质化学教师人才和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具教师教育特色的一流化学学科建设为目标,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服务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需求。

学科培养目标为:结合学术前沿与国家需求问题开展研究,培养国内优秀、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人才群体,并产生化学领域的领军人才。

二、优势特色

本学科围绕化学领域基础前沿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开展研究,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在化合物新结构的构建、反应过程剖析、生物体系中化合物作用表征等方面产生原创性成果。2011年以来,本学科一直处于基本科学指数(ESI)排名前1%。

目前化学学科是湖南省“十三五”一流培育学科。现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化学特色专业,国家级“理工教融合”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分析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植物化学单体高通量制备研究与开发”湖南省自然科学研究创新群体,“化学生物学相关技术及应用”和“功能性材料研制与生物质高效利用”2个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和3个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在学科平台方面,拥有“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化单体开发与利用”、“有机功能分子组装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化工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资源精细化与先进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精细农用化学品”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研究机构。

全院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高级专家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1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人,湖南省“高级专家”特聘教授2人,湖南省“青年高级专家”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青年学者2人,“潇湘学者“讲座教授2人。外籍教师3人,博士生导师36人,教授47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91人。

近5年共培养博士39人、硕士517人和学士1236人,大部分研究生在读期间均有论文或专利成果,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

在科学研究方面,近五年来,学科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2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500多篇,其中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论文9篇。

本学科注重国际视野拓展,全职特聘教授Samantha Jenkins (苏曼)和Steven Robert Kirk(苏文)于2010年加盟本学科;通过国家外国高级专家计划引进了Atsuhiro Osuka教授。努力拓展国际学生的培养,提升学科的国际知名度,先后招收了2名外籍博士研究生。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0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三、党建情况

近年来,学科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促一流学科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不断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近五年共发展学生党员342人,其中发展本科生党员238人(维吾尔族5人),硕士研究生党员97人,博士研究生党员7人。其中,谭东波老师获评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宋春红老师获批2018年度湖南省高校党务工作示范岗;本科生周子毅成功入选湖南省“见义勇为”好人榜,冉景笛成功入选湖南省“乐于助人”好人榜,这是我校学子首次入选“湖南好人”榜;他们成为了本学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学科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抓好支部“五化”建设,不断提升学科党建水平,积极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四、学科方向设置

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学科持续发展了五个研究方向:

(1)面向医药食品安全、材料表征和过程监测的分析化学;

(2)面向功能有机分子创制和催化新过程开发的有机化学;

(3)面向新能源、新材料和仿生学的物理化学;

(4)面向稀土和纳米功能材料的无机化学;

(5)面向聚合物材料合成与功能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研究特色和优势主要在界面过程动态监测、生物分子活性表征、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挖掘、复杂体系分离分析方法与仪器开发、固体酸催化新材料、精细催化合成、非线性电化学与生物纳米电化学、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稀土发光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面。

五、国内外影响

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例如,发表了多巴胺聚合物研究迄今全球共4000多篇SCI论文的首篇论文,开创了多巴胺聚合物—黑色素仿生材料研究新方向;在卟啉类似物合成与卟啉阵列组装方面发表了多篇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论文,创制了新的卟啉化合物,解决了卟啉功能分子合成的一些难题;很好地解决了内源性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同时选择性动态监测和成像这一长期未决的化学生物学难题,并提出了有机小分子电解法制备无机碳/硅纳米材料的新方法;人参皂苷标准品通过美国药典委员会认证。在相关学科领域整体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成效大,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服务,例如与日本岛津公司建立合作实验室,共同开发快速质谱离子源;与年产值过亿元的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制六味地黄丸生产全过程质控系统;尹笃林教授为省内新型产业发展规划执笔。

在各学科方向均取得了为国际同行学者认可和/或产业部门采用的标志性成果。这些学科方向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整体上达到了省属院校化学学科的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已辐射到材料、能源、生物、环境等诸多相关学科领域,对于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综合改革成效等学科建设情况

近年来,学科不断推进综合改革,产学研结合发展科研,理工教融合培养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加强与企业紧密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如中石化长岭炼化、湖南海利等。产学研合作研发的高品质邻甲酚打破国际垄断、高活性载体FCC催化剂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容量锦纶6聚合、柔性添加及全量回用关键工程技术”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子筛母液正丁胺分析法获中石化催化剂公司三等奖。

二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影响力不断增强。2017年举办了化学、物理、生物学量子体系国际会议(QSCP)、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大环化学学术研讨会。2018年举办了首届量子国际前沿会议(Quantum International Frontiers)和首届“理论和计算中的化学概念”国际研讨会(CCTC2018)。

三是长期服务基础教育,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化学奥赛成绩斐然。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每年评选一次,全国范围内奖励在化学基础教育教学方面做出杰出成就的优秀中学化学教师,每次评选不超过10名获奖者。自2014年设立以来,师大附中肖鹏飞、长沙市一中邓立新、长郡中学周万明、师大附中苏建祥、师大二附中肖荣分别在5届评选中获奖,他们或是本学科校友或曾在本学科学习。自1992年以来,依托本学科培训的湖南选手共获得国际化学奥赛奖牌21金5银,金牌数在全国各省中排名全国第一。

四是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主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3项。

五是推进科学普及,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近五年,连续四年为国家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开办高级研修班,受训人员达500人;参与完成《湖南省新材料产业产品统计指导目录(2015)》(湘统〔2014〕34号);已完成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中三条创新链的编制。


关闭